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强化司法裁判价值引领 助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3-10 来源:法治时代网

    王嘉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纠纷,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其中涉及多个劳动争议案件。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人民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向劳资双方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指引,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引领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违背诚信原则,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害劳动者的权益,如通过虚构民事关系掩盖真实用工关系、欺骗劳动者签订空白劳动合同等。对于这些有悖于诚信精神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规则的范围内予以遏制。另一方面,虽然劳动者权益应当得到保护,但这种保护并非是无限度的。比如在阿里巴巴员工“病假旅游”案中,再审法院提出:“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有悖相互尊重和信任,导致劳动合同失去继续履行的基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促进和谐友善的职场文明。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在司法裁判中体现社会主义友善观,能够引导劳资双方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在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的案例十中,李某因父亲癌症晚期回家照顾,公司却以李某请假未批构成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对此,审理法院认为,公司的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要求不符,亦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一判决明确了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适当的善意和包容,促进和谐友善的职场文明,为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供坚实支持。

    强化依法用工的法治精神。法治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对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营造依法经营、依法用工的社会氛围,使法治精神成为社会共识。当前,用人单位不规范用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类劳动争议频发。比如,有的用人单位逃避社会保险义务,有的不执行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制度,有的则是不依法支付工资。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中,用人单位以虚拟货币作为工资支付,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审理法院明确否定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不仅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弘扬法治、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导用人单位增强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类新型劳动纠纷层出不穷,司法裁判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面对愈加复杂的劳动关系,只有在司法裁判中强化价值引领,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和谐友善的职场文明以及依法用工的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