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正义更鲜活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3-09 来源:法治时代网

    翟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最高法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裁判文书作为司法效能的最终体现,具有规范、指引、评价、引领社会价值的特殊作用,对社会风貌、精神理念的形成影响巨大。人民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民之所向,司法所往。人民群众对司法裁判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关涉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这就要求司法裁判强化说理过程,不仅要体现法治精神、注重人文关怀,还要符合人民群众对公正的基本理解与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印发《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规范层面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说理、突出价值引导、符合人民预期。同时,还通过下发通知、会议纪要以及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统一裁判思路、发挥价值引领。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自2020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发布了三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打气、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使尊老爱幼者得到保护……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救不救”“劝不劝”“扶不扶”等法律、道德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自2013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年度典型案例写入两会工作报告,接受人民监督、展现司法答卷。各级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法律原则转化为具体个案,以充满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司法裁判凝聚个案公正与社会普遍正义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人民法院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新期待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积极引领,人民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富足,就不会产生民族精神力量的汇聚强大。司法裁判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更是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提升中国力量重要方式。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旗帜鲜明地发挥司法裁判在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方面的功能,努力让新时代司法更有力量、更具温度,坚决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司法动能。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