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杨临萍:环境资源审判及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的工作成效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2-11-24 来源:《法治时代》杂志

    一、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司法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这个问题,应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幸福生活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的成就世人瞩目。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功举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指出:“中国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人民法院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司法领域形成了生动的实践。

    一是审理一批标志性的案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92.9万件,其中,刑事案件28.5万件,民事案件128.4万件,行政案件36万件。审理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等案件,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审理绿孔雀预防性保护的诉讼案件、非法捕捞长江鳗鱼苗等案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审理非法销售汽车尾气“年检神器”等案件,助力减污降碳。我国环境司法始终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用一个个案件公正裁判,推进法治进程,守护美丽中国。

    二是制定完善一系列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制定了惩治污染犯罪、森林资源保护、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21件司法解释,出台新时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意见、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等13个司法文件,发布26个指导性案例。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效力。发布24批260个典型案例,回应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清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法院创新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技改抵扣等生态修复的司法措施,建设了一批生态司法保护修复的基地,引导民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建成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全国法院设立了2426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南京、兰州、昆明、郑州环境资源法庭相继成立,环境资源审判的专业化迈上了新的台阶。最高人民法院和29个高级法院实行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三合一,构建长江、黄河、大运河等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以国家公园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实行跨区划案件的集中管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司法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加强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举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与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了《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应对世界环境污染的三大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人民法院主办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场国际司法会议。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设立了中国环境司法裁判板块,中国环境司法的理念、制度、原则、实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推进国际环境法治发展、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司法工作和数字科技的融合

    数字时代,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抢抓数字中国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把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构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全面重塑了审判执行模式,有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线服务有效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人民法院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覆盖四级法院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提供在线调解、电子送达、委托鉴定等一站式诉讼服务,老百姓办理诉讼事务可以全流程“掌上办”。以往参加诉讼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现在只需要1~2次,甚至1次都不用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有7.8万个调解组织和32万名调解员进驻,平均每分钟就有51件纠纷在网上成功化解,依法、高效、便民保护诉讼权利,减轻群众的诉累。大数据平台动态汇聚案件信息,针对高空抛物坠物、电信网络诈骗、网上购物纠纷等社会热点问题,发布司法大数据报告,回应民生关切,促进社会治理。建成了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方便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网上办案显著增强实现公正的效能。在审判实践中,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庭审语音识别、类案智能推送等司法辅助系统推动庭审效率提高达20%以上,让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公平正义更加高效便捷。在执行中,智慧法院在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中功不可没,执行中最难的就是查人找物,在查人找物、查封冻结、失信惩戒、网络拍卖等方面,智慧法院发挥了巨大的效能,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网络查控累计冻结资金超过2万亿元,网络司法拍卖,仅这一项就为当事人节约佣金达619亿元。在疫情防控中,智慧法院“大显身手”,保证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疫情虽然阻碍了人们的脚步,但并没能阻止正义的到达。

    三是互联网司法模式引领世界潮流。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勇当互联网司法的探路者,审理了一大批有规则意义的互联网案件,为老百姓解决数字时代新型纠纷提供了示范。特别是人民法院相继出台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在全球首发区块链司法应用意见,标志着我们国家互联网司法从技术领先逐步迈向规则引领,以法治的规则保护产权、保障人权,彰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模式是数字时代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生动实践,数字科技为司法赋能增效,为百姓带来便利,让人民群众在数字时代更好地享受数字正义的红利。

     

    (本文发表于《法治时代》2022年第6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